历史旧账比现实利益更伤人吗?为何说俄罗斯是德国的最大敌人?,热那亚会议的影响热那亚会议召开背景

小编 23 0

历史旧账比现实利益更伤人吗?为何说俄罗斯是德国的最大敌人?

德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其实扯不到历史旧账上面。

德国和俄罗斯的国际关系,最像日本同中国的关系。

我们一般都会表扬德国人,对于二战有深刻的反省,会对犹太人下跪,会为犹太人赔款,并且和犹太国家,以色列建立良好的关系,然后把日本同我们国家作为一个反面教材。

实际上这是不对应的,其实日本人照样会对像菲律宾这样的国家,赔款又道歉又下跪的,对美国也会毕恭毕敬。但是就会非常的敌视中国和韩国。

德国人也是如此,整个德国对于俄罗斯或者前苏联的氛围都是非常敌视的。你们肯定没有看过德国人,像俄罗斯对二战犯下的罪行道歉吧。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向俄罗斯道歉。

但是俄罗斯人对于德国的态度,就像中国人对于日本人的态度一样,媒体上虽然有极大的反感和对抗,但是私下里面会有很多人喜欢对方的文化,并且学习对方的语言。

在俄罗斯学习德语的人非常的多,并且年轻的俄罗斯人特别喜欢德国的文化,还会攒钱买德国的产品。

这就像中国人喜欢日本的动漫,花几千块钱去买,日本人用便宜的合成材料做出来的手办,等等。

俄罗斯未必是德国最大的敌人,但是德国人对于俄罗斯的敌对情绪却是最大的。虽然德国人极其的繁华,但是对于俄罗斯的对抗情绪绝对大于对于中国人的反华情绪。

一战后给德国那么多剥削和限制,二战前他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一是忠厚的工业基础,煤炭、钢铁等工业产业完备;二是贷款大于赔款,其经济得以迅速回复;三是英法的绥靖政策,德国在英法的争斗中得到了难得发展空间;最后还有就是德意志民族做事确实严谨、科学,打铁还需自身硬呀!

因共处孤立处境而同病相怜的苏联和德国,于1922年在热那亚会议上签订了“拉巴洛协定”。苏德的互相接近,突破了西方大国对这两个“国际弃儿”的孤立和封锁,为两个国家的初步复兴打下了基础。但德国的真正复兴是得益于美国垄断资本大举进入德国后。

历史旧账比现实利益更伤人吗?为何说俄罗斯是德国的最大敌人?,热那亚会议的影响热那亚会议召开背景


一战结束后,由于德国的战败,法国在欧洲大陆重新获得了自普法战争失败以来梦寐以求的霸权。法国战后外交战略的如意算盘是依靠在战争期间确立的与英美两国的同盟关系,操纵新成立的国际联盟组织,组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安全网络,维持凡尔赛体系,确保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优越地位,压制德国的东山再起。

另外两个战胜国英国和美国则另怀鬼胎。英美两国作为法国的盟国,虽然表面上不便于公开反对法国的欧洲霸权,但英国从当时的现实利益出发,害怕法国过于强大,进而称霸欧洲,构成对自己新的威胁,于是便采取了扶德抑法的政策。

历史旧账比现实利益更伤人吗?为何说俄罗斯是德国的最大敌人?,热那亚会议的影响热那亚会议召开背景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跃成为各国的债主,其对德政策更多的着眼点也是扶持德国,欲将德国变成其在欧洲的重要基地。美国在扶植德国、削弱法国的外交战略上与英国达成了高度一致,它们不仅联合起来挫败了法国肢解德国的计划,而且极力扶植德国削弱法国,防止欧洲大陆被法国掌控。

在此背景下,英国同美国一起主张适当地放宽对德国的赔偿要求。法国等一些国家利用战胜来讹诈战败国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各国被迫在损失赔偿的法理上寻找让德国赔偿的依据,这样德国的赔偿已经大大的减少了。

历史旧账比现实利益更伤人吗?为何说俄罗斯是德国的最大敌人?,热那亚会议的影响热那亚会议召开背景


作为在一战后成为新崛起的一种力量的美国,在欧洲分裂和矛盾不断的时候,美国的态度成为了最后的决定因素。在美国的支持下,1924年4月9日,美国人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

该“计划”不仅结束了德国经济的混乱状态,解决了德国继续赔偿的一系列技术性问题,而且也使美、法等围绕德国赔款问题的矛盾、斗争以及相持状态得到了大大缓解。同时该“计划”把德国对协约国的战争赔偿问题和战后协约各国对美国的战债偿还问题联系在了一起。

后来“扬格计划”取代了“道威斯计划”,实际上,“扬计划”也就是修订版的“道威斯计划”,它把德国应付的赔款总额缩减为263亿美元,59年付清。


但正所谓:“成亦萧何,败亦萧何”,1930年“杨计划”开始生效,但这时世界经济大萧条已经开始,当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首先爆发时,美国便大量从德国抽回资金,造成德国经济陷入总体危机,德国支付能力大受影响。

由于德国的殖民地被剥夺殆尽,不可能如同英法那样可以在殖民帝国的基础上组建排他性的经济集团,对外输出经济危机,德国面临着极为不利的经济态势。在这种回天乏术的态势下,德国垄断资产阶级便打算依靠希特勒和纳粹党的统治来拯救德国。1933年希特勒掌握了权力,他拒绝履行凡尔赛和约,其中包括赔偿。并且从此走上了一条扩军备战,疯狂侵略的不归路。


作为一个依靠直觉、灵感与天赋驾驭群众和指导国家外交政策的人物,希特勒其人观察力敏锐,在他执政的第一年里,希特勒政府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做得相当成功。莱茵河西岸重工业区的工厂相继恢复了正常运转,德国摆脱了战败国的地位,收回了大量主权。在他的亲手设计和主持下,德国的“经济奇迹”开始了。


在希特勒上任后的前三年里,他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内政建设方面。不能否认,他的政府在经济方面表现得实在出色。在这段时间里,希特勒把德国这个之前全世界赤字和失业率最高的、实际上已经破产的国家改造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而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高速公路的修建计划,该计划为当时高失业率的德国创造了大批就业机会。

在这三年内,德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一直处于高位,当然这也得益于大量旧工厂重新开工,世界经济复苏等客观因素,而德国国民的失业率从30%以上降到接近为零,随着长达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建成,各种造车厂、修车店、加油站如雨后春笋般相继破土而出,其中最著名的是1938年建立的“大众汽车”公司。


当然,希特勒热衷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积累实力。他曾经说过:“人民需要度假,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坚定的精神状态。”“你们看着吧,德国经济很快就能达到足以支撑战争的规模了!”

而至于题目所问的:“法国一战时那么强,40年为什么不堪一击呢?”可以借鉴的就是一句话:“胜利者往往产生保守思想,从而成为下一次战争的失败者”。“二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战”历史的延续,而“一战”是欧洲列强的长期利益争夺的必然。在欧洲的历史上,德国不过是一个后起的强势争夺者。


信奉着“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欧洲列强在外交方面无一不推崇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独立”、“自由”、“主权”……都只适用于自身。为了自身利益的扩展,武力征服是它们对外使用的第一语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