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的作品大多表达了什么精神?
席勒一生贫病交加,在生活道路上历尽坎坷,但是他对生活和未来始终充满信心。他以顽强的毅力从事创作,作品“洋溢着对整个德国社会的挑战和叛逆的精神”,歌颂了反对封建压迫的人物和力量,同时也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
如何评价艺术家席勒呢?
埃贡·席勒是20世纪初,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
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影响。
在创作上,并不注重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而是要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
所以其作品用自由奔放富有活力的线条和对比强烈而又色调统一的色彩,描绘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面貌,从而达到直击人心的观赏体验。
席勒完全可以说是我见过最具冲击力的艺术家之一。
夸张的造型、大胆放纵的线条、极富个性的色彩、破碎生冷的色块,简直太有原始的吸引力了。
我们之前说到爱德华霍普、说到基里科,都会说起他们作品里会有一种时间禁止感。
而席勒的作品恰恰相反,他所描绘的人物和景物都不是静止的,好像永远都处在惊恐不安状态。
席勒笔下的人物一般形体瘦长,身体清晰的轮廓让人着迷,但仅仅有具有冲击力的线条去描绘席勒觉得还是不够,于是添加了更多具有冲击力的色彩,比如红、黄和黑,来表现强烈的情绪。
据说席勒为了创作画中人物那种处于紧张不安的人物情态,他还经常深入到疯人院去研究精神病人的神态和动作。于是他中的压抑、沉闷、颓废、神经质、病态,在你第一眼看到他的作品是就直接击中你的心脏。
席勒爱画裸体,但由于审核不能通过,大家可以自行在网上找找,不仅如此,他一生还画了100多幅自画像,自画像中很多也都是裸露的身体。
现在再看到席勒笔下极具冲击力的肉体我们似乎觉得还好,然而在当时,席勒曾经因被控以色情污染文化艺术被关进监狱。
对此他只淡淡的说了一句。“否认性的人才是真正的淫秽,因为他们以最下作的方式侮辱了生他们的父母。”
Two Little Girls
席勒死得很早,28岁就去世了,特别可惜。
我不知道他如果活的久一点是否会创作出更多伟大的作品,风格是否会发生变化,但是好的是他把他一生中的黄金年代留在了画布上,那是年轻人特有的荷尔蒙和多巴胺的味道,一边无惧死亡,一边直面欲望。谁都不怕。
席勒最著名的诗?
席勒,德国诗人、剧作家。1782年上演的以反抗暴君为主旨的《强盗》是他的成名作,也是“狂飙突进”运动在戏剧方面的重要成果。此后,写有悲剧《斐哀斯柯》《阴谋与爱情》,诗体政治悲剧《唐·卡洛斯》,诗歌《欢乐颂》等。古典时期的主要作品有诗剧《华伦斯坦》三部曲、《玛丽亚·斯图亚特》、《奥里昂的姑娘》《墨西拿的新娘》《威廉·退尔》等,以及大量诗歌。此外,他还著有《三十年战争史》《美育书简》《论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等历史学和美学著述。席勒和歌德一起把德国古典文学推向高峰,为德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席勒诗集?
《席勒诗选》是2012年1月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叶隽。
作者在《席勒诗选(珍藏版)》中尝试对席勒之诗进行基本分类,但其标准却孰难选择,故此也并不硬作解人。
我将席勒之诗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抒情之诗、叙事之诗、戏剧之诗、文化之诗。
这样一种划分方式,或许有些与众不同,尤其是后两者基本上不在传统的分类标准之内。
抒情,叙事之分,文学史上早已有之,不足为奇;而戏剧诗强调其以诗的标准来标立戏剧创作的崇高内涵;文化诗则体现其充分的学术滋养与文化底蕴。
从 1776年开始,席勒就在杂志上发表一些抒情诗。
1777年,席勒开始创作剧本《强盗》, 毕业后于1780年在斯图加特某步兵旅当军医。
他对当时的专制统治有着深切的体会,178O年写成反抗封建暴政、充满狂飙突进精神的剧本《强盗》,1782年1月13日于曼海姆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据一些史料记载,当时的剧院就如同疯人院一样,人们潮水般的涌入狭窄的礼堂观赏戏剧,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席勒就是德国的莎士比亚。
1782年写出了他的第三部悲剧《阴谋与爱情》,并着手创作新剧本《唐・卡洛斯》。1783年席勒应聘任曼海姆剧院编剧,1785年4月接受格・克尔纳等四位仰慕者的邀请,前往莱比锡,在戈里斯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夏天,他的名诗《欢乐颂》反映了这种真挚的友情所给予他的温暖和欢乐。
同年秋天,席勒随朋友一起迁往德累斯顿,并在那里完成了《唐・卡洛斯》这部以西班牙宫闱斗争为题材的政治悲剧。这是他青年时代最后一个剧本,标志着他的创作正从狂飙突进时期向古典时期过渡。
在军事学校上学期间,席勒结识了心理学教师阿尔贝,并在他的影响下接触到了莎士比亚、卢梭、歌德等人的作品,这促使席勒坚定的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而且,在军校读书期间,席勒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反专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