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收购海外球队耗超150亿 中资出海接盘引监管注意
CFP图
每经记者 沈溦 吴凡 每经编辑 姚治宇
4月16日,莱茵体育公告称,其终止收购英超足球俱乐部南安普顿。
自2014年7月至去年9月,中资在欧洲足坛掀起了一股收购浪潮后,监管层对于国内企业海外投资已经有了“重视”。今年3月20日,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出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中指出,部分企业海外投资存在“非理性和异常投资行为”,并直指一些企业在高负债率下于海外收购足球俱乐部有资产转移之嫌。
一些中资已经率先完成了对海外足球俱乐部的收购,但是后续如何形成可观的“盈利模式”也是国内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万达集团曾出资4500万欧元收购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不过王健林本人在今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入股马竞“并没有赚钱,一直在烧钱”。
对此,关键之道CEO张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资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要更冷静、理性、慎重去看待,要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中资接盘海外俱乐部
同样是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不同于莱茵体育的“竹篮打水”,4月13日,几经波折的中资收购AC米兰俱乐部案终于尘埃落定。
米兰母公司费宁韦斯特集团CEO佩莱格里诺和罗森内里体育代表韩力签署了米兰股权转让的合同,而罗森内里体育是中欧体育主席李勇鸿最新组建的公司。
此前2016年6月份,苏宁旗下苏宁体育产业集团,以2.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0.1亿元)的总对价,收购了意大利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约70%的股份,直接控股国米。
根据WIND数据,2015、2016年期间,内地企业海外收购的足球队数量已达12支。此外,据《第一财经》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仅这两年,中国企业收购海外球队耗费的资金已经超过150亿元。
为何近两年间,国内资产纷纷出海寻求接盘海外俱乐部呢?
张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同的企业的出发点各有侧重,总结下来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在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中资希望收购一些海外的体育资产,跟它在国内体育市场开拓的思路联动;第二,欧洲的体育资产价格可能比较合适,这也算是布局海外市场的一种考虑;还有一种是从企业自身拓展国际市场的角度去看,一方面获得体育资产,另一方面也拥有了一个有效推广的机会。”
莱茵体育曾表示,若本次收购能顺利完成,将使得公司获取足球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顶级足球IP资源,从而完善公司足球全产业链建设布局,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国际市场影响力。
此外,张庆还认为,从资产拥有方来讲,目前欧洲五大联赛,尤其是意甲所处的这样的国家,受整个经济的制约,使得它职业联赛经营情况不是太好,“从商业角度考虑,如果有合适的价格,他们也愿意出售股权,当然中国买家也愿意出比较好的价格给他们。”
购买海外资产引监管层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中资赴海外并购的现象,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
去年12月6日,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就当前对外投资形势下中国相关部门将加强对外投资监管答记者问,表示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
2月21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在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有的企业开展非主业、非理性的大额对外投资,盲目投资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
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在3月就此问题明确表态,称对外投资体育、娱乐、俱乐部对中国没太大好处还引来抱怨。
商务部对外投资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外投资较2016年下降了4.6%,其中流向房地产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投资同比分别下降84.3%和93.3%。据新华网报道,对外投资数据下降与有关部门的监管措施有关。
张庆则坦言,职业体育在欧洲市场相对成熟,而中国企业坦白讲除了资本的力量之外,在俱乐部的经营方面其实没有太多的经验,结合近期监管层的表态,国内企业在重组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时,更冷静、理性、慎重去看待,要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如何盈利是难题
此外,中国资本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看似风光,不过背后却难掩被收购球队业绩亏损、战绩平平等事实。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近期被中欧体育收购的AC米兰正在亏损。去年俱乐部的财政状况有所好转,但依然亏损了约7500万欧元。
此外,此次莱茵体育拟收购南安普顿的母公司圣玛丽足球集团有限公司,虽然2013年以来营收增长显著,但是公司的负债也在大幅增加,且公司的息税前利润与净利逐年下滑。
欧足联俱乐部牌照和财政公平小组负责人Andrea此前详细介绍欧洲足球协会联盟(简称“欧足联”,UEFA)目前的运营现状时表示,随着财政公平政策的实行,欧洲足球俱乐部的经营利润已经扭亏为盈,但其净利润依旧为负,2015年全年亏损为3.23亿欧元。
对此,张庆表示,本身欧洲五大联赛有很多俱乐部都是负债经营,除了最顶级的豪门球队能实现盈利外,其他的球队依赖于职业联赛本身发展的土壤,职业联赛如果不处于盈利性,单独的处于中下游的球队就很难盈利。
而目前想使AC米兰等这样被中资收购的亏损球队“扭亏为盈”还是非常难的,“这不是单方面收购一家俱乐部就能改变的,因为职业足球市场不单单是有钱就可以做到一切的,应该算一个相对长期的投资,这是一个持续性耕耘的过程。”张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坦白讲在这方面,中国在职业体育消费方面量的积累不够,中国企业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如何去找到好的操盘手,好的职业经理人的团队去运营,这些可能是关键的要素”。
中略资本创始人高剑锋向记者表示,中资购买的一般是海外的二流、三流的球队,而这些球队是极少盈利的,“未来变现最可能的办法是把海外资产拿到中国与中国的资产进行合作,因为中国有政策性的支持,同时中国有庞大的市场空间”。
高剑锋补充到,“变现方法很多,比如把海外足球俱乐部拿到中国进行比赛,俱乐部跟国内的赛事进行合作,俱乐部在国内企业的一些冠名、广告等。”
官方!又1中国老板卖球队:15亿收购,54亿甩卖,血亏出局
6-7年之前,中国资本遍及欧洲足坛。不过现在,大量中国老板退出,玩不转欧洲足球。2月16日,英冠西布朗官方宣布,俱乐部已经完成转让协议,中国老板赖国传退出,美国商人Shilen Patel成为新老板。
赖国传
2016年夏天,当时还在英超的西布朗宣布,中国老板赖国传收购俱乐部88%的股权,总价1.75亿英镑(当时折合人民币15亿元)。广东梅州富豪赖国传,身家246亿元,当地球迷期待着西布朗能腾飞。
低调、神秘的赖国传,有了新的头衔——英超历史上,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俱乐部老板。不过,赖国传并没有给西布朗投入太多资金,球队沦为“英超升降机”,2023-24赛季英冠,西布朗31场拿到52分,排名第5位。
2月15日,美国商人Shilen Patel完成对西布朗的收购:以600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5.4亿元)的价格,获得俱乐部88%的股权。
完成收购之后,Shilen Patel表示:“我的目标是让俱乐部重回英超。”
西布朗的转让事宜完成,这意味着,广东富商赖国传彻底出局。
《每日邮报》确认,西布朗6000万英镑的转让费,只有280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5亿元)归俱乐部,剩余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
美国商人Shilen Patel
这家英媒毫不客气地指出,赖国传执掌西布朗的8年,如同灾难。
2016-17赛季英超,西布朗排名第10,表现非常不错。然而2017-18赛季,西布朗排名英超垫底,不幸降级;2020-21赛季,杀回英超的西布朗排名第19位,再次降级。
俱乐部财务上,赖国传也没有带来改善。2022年12月,俱乐部向MSD贷款2000万英镑,4年还清;赖国传本人还向俱乐部贷款1000万英镑,依旧没有还清;去年下半年,俱乐部再次向MSD贷款600万-800万英镑。
曾经,中资在英超、英冠风生水起:2016年夏天,夏建统收购维拉;2016年夏天,郭广昌的复星国际收购狼队;2017年夏天,高继胜家族收购南安普顿……如今,夏建统、高继胜、赖国传都退出,英超的中资控股,仅有郭老板的狼队。